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之中,二代身份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证件之一,大家知道,第二代身份证采用了数字防伪措施,存有个人图像和信息,可以用于机器读取。那么,身份证是到现代社会所独有的一种公民标识吗?其实并不是这样的,因为在中国,“身份证”在14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,那么,古代的“身份证”究竟长啥样子呢?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吧。
原来早在大约14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,我国就出现了最早的“身份证”,当时的皇帝派发给官员们一种类似身份证的“鱼符”,“鱼符”上面刻有官员姓名、任职衙门及官居品级等。那时,凡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所用“鱼符”都是用黄金铸制的,以显示其品位身份之高;五品以上四品以下官员的“鱼符”为银质;六品以下官员的“鱼符”则为铜质。所以,它也是当时官员身份高低的象征,有“附身鱼符者,以明贵贱,应召命”之说。
不过,“鱼符”制度在宋代就被废除了,到了明代,皇帝下令改用“牙牌”。而这“牙牌”就是用象牙、兽骨、木材、金属等制成的版片,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、职务、履历以及所在的衙门,实际上,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已经非常接近了,而在明人陆容的《菽园杂记》中还有这样的记载:“凡在内府出入者,无论贵贱皆悬牌,以避嫌疑。”。由此可知,明代身份证的用处已不仅局限于在朝官员,并且已经开始向中下层阶层发展了。
到清代,这种身份制度有了大的改变,各阶层的身份都以帽子上的顶子(帽珠)来证明,其帽珠用宝石、珊瑚、水晶、玉石、金属等各种材质制成。如果是秀才,可佩铜顶;若为一品大员,则佩大红顶子。一般百姓帽上无顶,只能用绸缎打成一个帽结,不过,一些富商、地主为求得高身份,常用数目可观的白银捐得一个顶子,由此而出现了“红顶商人”、“红顶乡绅”之类的怪事,而这种奇葩的身份等级标识直到清朝灭亡之后才得以废除。
最新评论
文章写的不错,能否交换友链啊,站长!
一部经典的宫斗剧
低着你的头干点正经事吧。少点虚妄的自豪,多干的正事挺好。如果可能,我觉得中国历史整个课本都应该删除。给孩子减点负吧!让大家都有时间干点正经事。人生重要的不是记住你祖宗干了什么,并白痴一样为之自豪。而是
战争年代,人民更关注的是何时不再打仗!
网站主题非常不错
网站做的很不错
有血性有狼性!军人就当如此!
他叫汤飞凡,永远不要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