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缅怀当年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臣们,于是便 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画上了以房玄龄为首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,史书称其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。
不过笔者认为,李世民最倚重的文臣,不是小舅子长孙无忌,而是房玄龄。
房玄龄,齐州临淄人,出生于北周武帝元年。他的父亲房彦谦是个正人君子,并且熟读四书五经。受到父亲的影响,房玄龄自幼便熟读治国韬略,希望将来可以为明主所用。
大业十三年,李渊父子起兵反隋,房玄龄果断辞官投奔了李唐势力。
此后,房玄龄凭借自己优秀的内政能力,使得李唐治下的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,开创了乱世中的世外桃源。
并且房玄龄这个人还没什么欲望,也不结党营私,每天干完了自己的事情之后,就下朝回家。
正是因为如此,李世民对房玄龄有着近乎病态的信任,“汉光武得邓禹,门人益亲,我今有龄,犹禹也。”
我们都知道,高句丽对于隋唐两朝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,李世民在准备了一切事务后,准备率领大军征伐高句丽。为了毕其功于一役,李世民几乎带走了贞观一朝所有能征善战之将,就连身体不好的李靖都随军出征了。
临走之前,李世民把房玄龄叫进了皇宫,“老房啊,你要辅佐好太子李治,朝中有什么事情你不用禀报我,自己处理了就好。”
李世民走后,房玄龄把朝廷大事处理的井井有条,但有1件事却难倒了房玄龄。某一天,有个人跑到了官府,表示有人想要造反。
官府不敢擅断,于是便将这个人带到了房玄龄面前,房玄龄问他,“谁要谋反啊?”没想到这个人直接说,“告的就是你梁国公房玄龄造反!”
房玄龄一看,这不对啊,于是便命令士兵把这个人带去前线,交由李世民决断。于是这个人晃晃悠悠的走了大半个月之后,在相州见到了李世民。
这时候的李世民倾全国之力征伐高句丽没成功,心里窝着一肚子火,见到这个人之后,不耐烦的说了7个字,“是谁要密谋造反?”
此人声音洪亮的说道,“草民要告房玄龄造反!”
李世民大怒,他还能不知道房玄龄,谁都会造反,就是他不会。于是愤怒的李世民当即下了一个命令,“腰斩!”
在腰斩了这个人之后,李世民写了一封信“训斥”房玄龄,大致意思如下:屁大点事你都要把他送来,不知道我很忙吗?
最新评论
文章写的不错,能否交换友链啊,站长!
一部经典的宫斗剧
低着你的头干点正经事吧。少点虚妄的自豪,多干的正事挺好。如果可能,我觉得中国历史整个课本都应该删除。给孩子减点负吧!让大家都有时间干点正经事。人生重要的不是记住你祖宗干了什么,并白痴一样为之自豪。而是
战争年代,人民更关注的是何时不再打仗!
网站主题非常不错
网站做的很不错
有血性有狼性!军人就当如此!
他叫汤飞凡,永远不要忘。